不出小区就能看上“专家号”,“双向转诊”更方便更快捷,居民有医疗需求可以通过联席会反映,今年以来,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以开展“社会治理提升年”活动为载体,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基层治理卫生健康服务水平。
就医无缝对接,随时掌握居民需求
“大夫,今天早上起来有些头晕。”近日,居民梅秀芹来到青岛市市北区同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以为自己血压高,想让医生开一些降压药。医生经过初步问诊及体格检查,发现她除了头晕外,还伴有左侧面部及肢体轻微麻木无力的症状,便当场通过市北区“医社共同体”机制联系到上级医院专家,为梅秀芹做了转诊。
梅秀芹来到上级医院,诊断为脑卒中,接着办了住院,得到了及时救治。情况稳定后,她办理了出院又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每天监测血压,接受了进一步的中西医结合身体调理,目前血压稳定,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。
去年以来,市北区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医疗机构与街道社区共同体,创新探索卫生健康“一轴四动”“北卫先锋服务队(家医团队)+”“双品牌融合服务”基层治理服务模式,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无缝隙卫生健康服务。
“在新的机制下,双向转诊等服务更加快捷便利。”同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、主任于华说道。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20多年的她,对于医社共同体带来的变化感受颇多。
在于华看来,作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,直接面对群众看病就医的“痛点、难点”,而与社区和居民联结的紧密,也助推了这些痛点的解决。就拿他们服务的恒苑小区来说,小区现有楼长14人,中心聘请了各个楼长为政策宣传员,宣传各项惠民政策、家医政策,通过沉入社区和网格,与小区党建深度融合,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,及时了解并解决居民需求。
优质资源下沉,专家排班来到“家门”
家住市北区郑州路社区的76岁居民刘洵,最近在小区里接受了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心脏专家的义诊服务。“不用去抢着挂号,不用子女陪伴,对于我们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,特别好!”刘洵感慨道,家门口就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“坐诊”,有时候每周都有专家到小区里来。
“专家来到医社共同体工作站的网格驿站,距离居民更近。”郑州路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王艳芳介绍,以前社区层面缺乏与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对接的渠道,去年以来,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建立党建引领医社共同体,搭建起社区与医院的沟通桥梁。而医院则根据社区实际需要,制定专家下沉社区值班表,选派不同科室的专家持续下沉网格为居民服务。
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牟荟如介绍,市北区创新建立“党建引领医社共同体--六大片区联合党委--北卫先锋(家医)服务队”三级动力主轴,实现了联合党委包片统筹推动、打破条块结合相互联动、三级医院技术帮扶带动、智慧医疗推进共享互动的“一轴四动”工作模式。
由“坐等群众上门”转变为“主动登门服务”。目前,市北区各级医疗资源已全面下沉融入到903个居民网格,累计开展家医服务大走访9.1万余户,开展义诊、健康宣传、医保签约、基本公卫等为民服务1万余人次。同时,开展“四送四进四提升”活动,提升家医签约率,争取到11月底完成全区老年人签约率达到75%,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5%的目标。
“成立以驻区8所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的六大片区联合党委,全面指导全区281支家医服务队,将服务触角通过与社区网格党支部的融合,向社区居民楼院进一步延伸。”牟荟如介绍,联合党委由市北区卫健局,三级医院,街道,一、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党组织相关负责人组成,区卫健局的包片分管领导任联合党委书记,三级医院党组织相关领导任副书记,形成合力。(杨连登)